9月19日,2024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作为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这场盛会的支持单位,海信在本届大会上开放展示了全新产品、技术、场景等六大突破性成果,并发布基于激光显示前沿技术研发的重磅产品,引发全球关注。
在场景“向新”扩展上,激光显示丰富的场景适应性可以渗透进更多细分领域。面对室内互动娱乐行业的需求,海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发出三色4K激光工程投影产品,亮度横跨6000lm-10000lm,且光源的寿命可达30000+小时,为工程投影带来无限的创新与应用想象空间。海信在活动现场搭建了三色激光球幕影院,利用超大半球形屏幕的电影放映方式,配合立体环绕声,将裸眼3D的沉浸式观影感拉满。
百吋大屏渐成趋势的当下,激光电视正在继续发挥超大画面的优势,打破空间、色彩以及成本的限制,持续引领显示行业。大会上,海信激光电视宣布2025年量产150吋激光电视,将巨幕影院搬回家的梦想变成现实。随着无极变焦镜头技术和屏幕技术进步,在未来,激光显示甚至可实现更大尺寸,打破限制,让画面触达房间每一个角落。
过去十年激光电视持续推动百吋大屏在家庭用户中的普及,实现了折叠、卷曲等多种创新设计。海信120吋墅式巨幕激光电视星光S1 Max,作为市面上最大尺寸电视,采用了全新折叠屏2.0技术,将百吋大屏轻松折进Mini包装箱,进一步升级了省心高效的大屏入户体验。与此同时,它还搭载了电影院同源技术,电影工业级的高色域和色准,独立的哈曼卡顿主机音响,可为用户在家中打造一座专业级的私享电影院。
大会产品展区,海信带来了行业首款全局超高亮激光电视,采用了全新一代LPU数字激光引擎,通过高精密架构芯片,行业领先的超短焦镜头和纳米级聚光增亮屏幕,首次实现了1500nits全局高亮,为专业级家庭观影带来无限可能。
众多激光显示产品中,极具未来感的车载显示引发围观。海信全息激光HUD上车,让车窗秒变巨幕,整辆车即可化身为行走的车载影院。这背后主要搭载了海信的全色激光投影技术,较传统LED显示色彩表现力提升48%,可将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还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加清晰、安全、智能的驾驶辅助功能。
在外观形态上,激光显示也在持续创新以提升用户体验。海信分享了主机设计新目标——通过激光引擎和镜头的持续优化,让主机尺寸做到接近iPad的大小,让新一代激光电视不仅不占空间,还能在客厅直接“隐身”,实现完美的家居融合。
激光显示的优势和潜能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共识。此前,工信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激光显示从小型激光投影机向大型超高清、高画质、超大尺寸激光显示系统方向发展,推动激光电视、投影等产品普及。”这意味着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高新产业之一。另一方面,根据专业机构调研,近年激光电视在大众中的认知度也快速提升,健康护眼和影院级体验被普遍认可。
无论是产业向新还是产品、技术向新,海信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作为激光显示产业的创领者,海信肩负着推动激光显示产业迈向全球化的重任。未来,海信还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启动场景、技术、产品等多元化布局,加速与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合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激光显示产业向新升级,共同构建激光显示产业的新局面。(杨依依)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4日在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
11月4日,总重量约34.6公斤的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24种生命实验样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超充站670座,并计划今年底前累计建设1000座,这让深圳实现“超充之城”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微专业”是指高校围绕某个学术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具有“小而精、跨学科、灵活”等特点,不授予学位,但学生修完后可以获得证书。